首页

热河抗战中的另一面:民众是欢迎日军来占领的

类别:野史秘闻
更新时间:2023-02-25 08:00
一个学者,一个军人,胡适与张学良之间本不应该有什么关系。<br/>一个文臣,一个武将,胡适与张学良之间又注定要有什么关系。<br/>“张学良”这个名字,总是与抗日联系在一起的。于是,胡适与张学良之间短暂的交往,自然也离不开抗战这个大背景。<br/>1931年9月18日,这天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刻骨难忘的。<br/>当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沟附近的一段路轨,却诬蔑说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本守备队,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炮击,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也同时向沈阳发起攻击。<br/>这个时候,东北军年轻的少帅张学良在哪里呢?有人谣传他正和明星胡蝶相拥而舞。实际上,他正在北京中和戏院观看梅兰芳的《宇宙锋》。<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47/51/4751C1ACB0934089261B62E49547335C.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 溥仪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溥仪重温了他的 皇帝梦。10月,国际联盟调查团发表关于中日问题的“李顿报告书”,宣称“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以武力侵略中国,并主张设立“满洲自治”政府。在一片责骂声中,胡适却说:这是一个代表世界公论的报告,而且“满洲自治”也没有什么不可以。<br/>事实证明,所谓“和平运动”完全无法抵挡侵略者的侵略步伐。就在主和派与主战派激辩之时,日军继吞没东三省后,继续向中国的纵深挺进。1933年1月,日军占领山海关及临榆县城,随即直指热河。为保华北门户,张学良征得“政府”同意,欲誓死保卫热河。然而,民心涣散,军心不稳,热河一点点地被蚕食。<br/>我忍不住对他说:事实的宣传比什么都更有力。我们说的是空话,人民受的苦痛是事实,我们如何能发生效力?最好是你自己到热河去,把汤玉麟杀了或免职了,人民自然会信任你是有真心救民。<br/>我对他说天津朋友看见滦东人民受的痛苦,人民望日本人来,人心已去,若不设法收回人心,什么仗都不能打。<br/>[page]<br/>丁在君也说:汤玉麟的虐政,人民自然要记在张汉卿先生的帐上。<br/>张将军只能叹气撒谎而已。<br/>国家大事在这种人手里,那得不亡国?<br/>胡适日记里提到的“汤玉麟”是热河驻军司令,属张学良部。大敌当前,汤玉麟无心征战,却忙于大量敛财,致使日军长驱直入。汤军暴政虐民和腐败,作为直属上级,张学良自然难辞其咎,但他似乎又无可奈何。所以,胡适才会“建议”张学良杀或免了汤,以收复民心。在这里,胡适只将眼光放在汤玉麟的身上,却忽视了张学良才是最应负责的。丁在君所说人民将“账”记在张学良身上,反而是抓住了根本。通过汤部的劣行,可管窥张学良东北军的无能,也就不难解释东北军在热河保卫战中溃不成军的原因了。<br/>第二天,胡适又到“后援会”,得知凌源也失守了。此时,热河全省岌岌可危。胡适的心情不免郁闷又愤慨。<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DC/A0/DCA0CC3064D228C7AE0CD875EEC1D5B7.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 四面楚歌之时,却油然而生同情之心。也许他意识到,让张学良承担这一切,是不公平的,他不过是“不抵抗政策”的替罪羊罢了。于是,他将《全国震惊以后》以及丁在君的《给张学良将军的公开信》一并交给张学良的同时,又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信,劝他辞职:<br/>去年夏间曾劝先生辞职,当时蒙复书表示决心去职。不幸后来此志未得实行,就有今日更大的耻辱。然先生今日倘能毅然自责求去,从容交卸,使闾阎不惊,部伍不乱,华北全部交中央负责,如此则尚有自赎之功,尚有可以自解于国人世人之道。若不趁蒋、何、黄诸公在此之时决心求去,若再恋栈以自陷于更不可自拔之地位,则将来必有最不荣誉的下场,百年事业,两世英名,恐将尽付流水了。<br/>为声援“热河保卫战”,平津沪各界社会名流、各团体联合组织了“东北热河后援协进会”,由张伯苓任主席,胡适也是其中一员。看胡适那一段时期的日记,他几乎每天都要去“后援会”,了解战况,可见他对战事何等关切。<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E1/69/E16964428F101D9D59A41D2B33F1A591.jpg" class="cont_pic" alt="热河抗战中的另一面:民众是欢迎日军来占领的"/><br/>1933年3月2日<br/>到东北热河后援会。<br/>晚上到张学良将军宅吃饭,他说,南淩已失了。他说,人民痛恨汤玉麟的虐政,不肯与军队合作,甚至危害军队。此次他派出的丁旅,行入热河境内,即有二营长不知下落,大概是被人民“做”了。他要后援会派人去做点宣传工作。<br/>如果以渎职论,张学良理应辞职。但是,胡适劝张辞职,却不是赎罪心理,而是为保前世英名和一份还算有名誉的下场。这样的“劝辞”不免有些自私和不负责任,也可看出他对张学良是同情的、理解的。<br/>也许张学良无法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而早萌辞意,胡适的“劝辞”不过是帮助他下了决心。他在看完胡适信的第二天,就给蒋介石发了电报,请求辞职,以报国人。在这天的日记里,胡适这样记道:<br/>1933年3月9日<br/>今日蒋介石、宋子文、张学良诸人在长辛店会谈,结果未知。<br/>实在闷不过,点读《晋书》……<br/>会谈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蒋介石同意张学良辞职,并安排他以出国考察的名义避走他国以逃开国内的反张声浪。实际上,蒋介石早就在等着张学良开口说辞职了。在关键时刻只有将“替罪羊”抛出去才能保住自己,这样的结局于他是再好不过的了。当然,他的安抚工作还是要做的,他对张学良说这只是权宜之计,实属无奈云云。<br/>胡适是第二天得到消息的。<br/>1933年3月10日<br/>上课后,得后援会电话,说张学良将军决定要走了,要我们去作最后一谈,六点,我与在君、梦麟同去,梅月涵也在,等了好久。七点始见他。他明说蒋介石先生要他辞职,他就辞了。已决定先到<br/>意大利,次到瑞士。我们同他告别,就退出了。<br/>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张学良都只有辞职一条路可走。<br/>

热门推荐

夷陵之战后,蜀汉为何一蹶不振?
24-01-22
关羽被杀前,是否曾向孙权投降?
24-01-22
魏征斩龙王:凡人之勇与神祇的无奈
24-01-22
皇位继承:乾隆与嘉庆的坚守
24-01-22
南徽北晋:明清商帮的盛极一时
24-01-22
晋明帝司马绍名言有哪些?最后是怎么死的?
24-01-22
古代封侯制度:权力与地位的平衡之道
24-01-22
古代战场的攻防之谜:弓箭与盔甲的真实较量
24-01-22
曹爽投降之谜:权力斗争中的无奈抉择
24-01-22
揭秘《西游记》中的神秘小孩:桃子的来历
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