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国时期的实际战争规模有多大?秦国真的杀了150万人吗?

类别:文史百科
更新时间:2023-03-31 08:00

  根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非常庞大,动不动就是数十万人开战。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战国时期的实际战争规模有多大?秦国真的杀了150万人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征兵制度,每次干仗都是全民总动员,战争规模自然很大。乍听这种说法挺有道理,可仔细分析却又不是这么一回事。

  大规模战争的前提是国内必须要有足够人数的成年男子。根据一些史料中所提供不太确切的数字,战国中期齐国人口约500余万,秦国人口约600至700万,赵国人口将近300万……所有诸侯国加起来总人口约2500万至3000万左右。按照这些数字再结合全民征兵制度,各国拥有数十万人的军队似乎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可问题是,当时这些诸侯国有没有这么多人呢?


  以齐国为例,《战国策》中提到齐国国都临淄有七万户,以至于临淄的人们“摩肩接踵”、“挥汗如雨”。按照一户五人的算法,临淄总人口约为35万。这个人数对现代城市来说毫不起眼,可在战国时期却是难以想象的数字。以当时的生产力、运输条件,要长期供养一个拥有35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要知道即便到了将近一千年后的唐朝极盛时期,唐长安城人口也只有100余万。而且由于长安人口承载过重,唐朝皇帝不得不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来回奔波,以减轻长安的粮食供给压力(也有一部分是出于政治原因)。唐长安城是整个帝国的国都,而战国时期的临淄仅仅是诸侯国的国都,不断面临战争压力的齐国临淄人口规模能达到极盛时期唐长安城的三分之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可见,战国时期的人口数据存在很大水分,实际人口应远低于2500万至3000万这个数字。

  退一步说,即便战国时期人口真有那么多,各国能出动那么庞大的军队吗?答案是也不可能。

  以秦国为例。假设秦国总人口为650万,男女比例1:1,男性人数就是325万。如果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占当时男性总人数的75%,那符合参军年龄的还有227.5万。宗室、官吏、里正、伍老、特殊工种、残疾人(战争时期残疾人数较多)等群体无需服兵役,扣除掉这些人之后,剩下符合标准的顶多180万。但这些人并非一股脑儿全部要被征召去打仗,古代也没那么不人道。一般情况下,每家每户只需要一名成年男性去服役,其余的在家乡从事生产。因此,这180万人中需服役的最多三分之一,也就是60万。

  如果秦国常备军为60万,那么“长平之战”中秦国出动60万人可能吗?所有士兵都派上一线,地方上难道不需要军队镇守吗?更何况60万大军在前线对粮食、物资的消耗根本不是区区几百万人能供养起的。所以即便是粗略计算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被严重夸大了。

  事实上,夸大人数的情况在当时的历史资料中随处可见。比如根据《史记》中的数据,秦国从公元前364年至公元前234年期间,共参加大型战役15次,其中有14次杀敌数超过2万,有4次超过10万,最多的是“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按照这些数字统计,秦国在长达130年的时间里共杀伤敌人将近150万。那么秦国自己在这130年里又该损失多少人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算秦军特别能打,伤亡100万怎么都得要。可是越到后期,秦国出动的军队人数就越多,这显然不符合人口规律。

  类似情况还有西汉初年的“白登之围”。根据《史记》记载:“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这段是说匈奴冒顿单于率40万精兵将汉高祖刘邦围困在白登山。可问题是,以当时北方地区的生产力和生存环境,匈奴可能凑出40万大军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读史可以明智”,但并非史书中所写材料都是金科玉律。受政治环境以及史官个人好恶等因素影响,即便正史也会出现一些偏坡之处,所以我们读历史不是毫无辨别地全盘接受,而是要加以分析辨别。历史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类场景很多时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会重现。从历史事件中寻找答案,“以史为鉴”往往能让我们的人生受益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夷陵之战后,蜀汉为何一蹶不振?
24-01-22
关羽被杀前,是否曾向孙权投降?
24-01-22
魏征斩龙王:凡人之勇与神祇的无奈
24-01-22
皇位继承:乾隆与嘉庆的坚守
24-01-22
南徽北晋:明清商帮的盛极一时
24-01-22
晋明帝司马绍名言有哪些?最后是怎么死的?
24-01-22
古代封侯制度:权力与地位的平衡之道
24-01-22
古代战场的攻防之谜:弓箭与盔甲的真实较量
24-01-22
曹爽投降之谜:权力斗争中的无奈抉择
24-01-22
揭秘《西游记》中的神秘小孩:桃子的来历
24-01-22